山城问道:一场精神与思维的深度对话
——咸阳市人大系统干部专题培训纪实
初春的重庆,薄雾轻笼,江水浩荡。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山城,一场为期五天的人大干部综合素养深度提升之旅徐徐展开。从红岩精神到新时代法治建设实践,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新经济发展到监督法深度解析,从智能政务应用到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从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到城市规划建设,每一个主题都像一扇窗,得以窥见时代发展的脉络,经历精神和思维的洗炼,感受改革创新的脉动,这次专题培训成为咸阳人大干部汲养蓄能、履职成长的“启动器”,为全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根据工作安排,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效,举办全市人大系统干部专题培训,组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和部分干部参加学习。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学习培训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确定培训主题、科学规划课程设置,重点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及人大履职核心能力提升,明确学习目标、纪律要求,确保培训系统性、规范性与实效性。
3月16日,专题培训开始。在开班仪式上,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郑林江副院长代表校方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发展和有关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一泓做动员讲话,他从提高思想认识、注重方式方法、强化组织领导三个方面,寄语参训人员要坚定四个自信,提高履职本领,推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许军叮嘱参训人员要珍惜机会,专心学习、深入思考、严格要求,在增见识长本领的同时展作风树形象,将咸阳人大干部的好作风留在山城。咸阳人大系统干部的赋能之行正式开启。
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上,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道出了红岩精神的本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不叛党的崇高品格。红岩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一。
在聆听了重庆红岩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厉华的专题党课之后,干部们踏入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和渣滓洞、白公馆,在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一件件革命文物中,回首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革命意志。
江竹筠面对竹签酷刑,坚定地说:“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陈然在狱中写下《我的“自白书”》,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坚定信念。这些英雄事迹,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参观干部的心灵。
“这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红岩精神不仅是重庆的红色基因,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精神坐标。红岩精神是在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不变。”参加培训的干部们表示,要从红岩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努力提升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咸阳市的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法治思维:新时代的治理之道
"法治可不是冷冰冰的约束绳,而是藏着14亿人幸福密码的智能芯片!"在新时代政治意识与法治思维培训课上,西南政法大学胡兴建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要义。通过回溯党史,分析我党革命和建设年代治理方式的转变,从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双重维度,解析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脉络与实践价值,揭示了法治思维不仅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这堂法治课,带领学员们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法治之旅。
“人大工作者当以法治为剑,破除陈规陋习;以法治为盾,守护公平正义;以法治为尺,丈量权力边界。要让每一部地方性法规都成为社会进步的路标,让每一次监督问效都化作改革攻坚的号角,让每一次代表履职都传递人民至上的温度。”课堂上的生动案例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法治思维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政治责任。时代发展给人大工作带来新挑战,对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严谨的态度,投身到人大工作中。
宏观视野:把握发展大势而行
在宏观经济形势与新经济发展趋势分析课堂上,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丁从明教授为干部们打开了洞察当下全球经济的窗口,通过分析国家经济战略的演进及其成因以及对比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解读了新发展格局下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人大系统的干部们听得全神贯注,在互动环节,大家纷纷化身 “问题达人”,抛出一个又一个犀利的问题。有人问道:“在新经济趋势下,如何更好地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丁教授迅速给出专业解答,从政策扶持到科技创新,从人才培养到市场拓展,每一点建议都切中要害,让提问者频频点头。还有人针对宏观经济波动对民生的影响展开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人大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制定出更贴合实际、更具前瞻性的法规政策;在监督工作中,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动态,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为地方经济的稳健前行提供坚实保障。”这次讲座,无疑是一场知识与思想的深度碰撞,为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干部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
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时代浪潮下,文化要素如何成为区域发展的“金钥匙”?重庆大学教授张鹏的文化与区域发展专题讲座揭示了文化诸要素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当下各地文化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人大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在聆听讲座后,参加培训的人大系统干部们结合人大工作积极探讨。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基层调研,倾听群众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心声和建议,把群众的智慧融入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决策中,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让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为咸阳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只有坚持创新驱动,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主动。”在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现场教学点,当看到一辆辆国产新能源汽车整齐列队等候出口时,大家深刻感受到科技革命正在重塑世界格局。从区块链技术发展到人工智能升级,从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到3D打印应用,干部们不仅目睹了科技创新如何赋能传统产业,也深切体会到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科技创新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在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专题讲座中,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伟带领参训干部们回顾了三次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世界巨变,揭示了科技创新在当下国家发展战略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勾勒出人类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和重点。在智能政务专题学习中,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邹东升围绕智能政务:人工智能与DeepSeek技术应用的课题,结合其在大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解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场景中的应用逻辑。
参训干部普遍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已从“锦上添花的工具”转变为“破解工作瓶颈的关键抓手”,利用大数据分析让立法智能化、监督精准化、代表履职高效化,通过人工智能的加持和应用,不仅让人大依法履职效能获得大幅提升,更为人大工作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加强全市智慧人大的应用,深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其优势,不断提升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本次培训学员反映最强烈的是有关监督法的修改解读和对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思考。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陈伯礼在课堂上详细回顾了监督法出台的历史始末和修改后的亮点内容,以及新时代地方人大常委会可以发力探索创新的空间,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宏大命题化作鲜活的案例故事,像追剧一样带大家“沉浸式”刷完《监督法》新剧情,让法律条文从纸上“跳”进心里。
“人大监督工作要有显微镜的精准,发现隐蔽角落的病灶;要有放大镜的聚焦,追踪民生痛点的根源;要有望远镜的视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听完讲解后,大家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介绍了咸阳市人大近年来在推进专题询问常态化方面的做法;秦都、杨陵、兴平、旬邑等县市区人大负责人共同探讨代表质询案,乾县、礼泉、武功人大参训同志在一旁交流人大办公室工作......
“要将培训所学转化为工作实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更新,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在总结反馈时,参训干部一致认为,这次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和现场教学的融合、课上听课与课下讨论的结合、党史教育与人大业务的融合,不仅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坚定了信念、明确了方向。
有话要说...